異向凝結又稱動電凝結,是由布朗運動引起的。當液中粒子受到水分子的隨機衝(chong) 動時,布朗運動增強了,使粒子得以彼此緊密靠近,並在範德華引力作用下凝結成團。為(wei) 了使引力克服斥力,必須向液中添加反離子或帶有反號電荷的膠體(ti) ,以便降低粒子的表麵電位。這種借助布朗運動而發生的凝結,稱為(wei) 異向凝結。
異向凝結的基本理論,首先由斯莫索夫斯基於(yu) 1916年提出;後來卡姆普等人於(yu) 1943年對該理論做了改進,他們(men) 假定:如果Vr和電在粒子碰撞時是合適的,碰撞速度受到布朗運動速度的影響,那麽(me) 粒子彼此就會(hui) 凝結在一起。該理論認為(wei) ,如果粒子間的每一次接觸都導致了一個(ge) 粒子附著在另一個(ge) 粒子上,那麽(me) 就會(hui) 迅速凝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