濾餅脫水的目的主要有2個(ge) :一個(ge) 是當濾餅作為(wei) 產(chan) 品需要進一步幹燥時,可降低濾餅水分,減少進一步脫水費用,同時還能減少濾餅的毛體(ti) 積,節省運輸費用和少占儲(chu) 存場地;另一個(ge) 是當有價(jia) 成分存在於(yu) 濾液中時,可降低濾餅水分,這就等同於(yu) 提高了濾液回收率,減少了有價(jia) 成分的損失。
目前工業(ye) 上常用的濾餅脫水方式有:
(1)機械壓榨法,即對濾餅施加機械壓力,使之壓縮變形,擠出殘存在孔隙中的濾液。
(2)氣體(ti) 置換法,即利用氣體(ti) 穿過濾餅層,將孔隙內(nei) 殘留的液體(ti) 帶走,或采用真空抽吸脫液。
(3)離心法,即利用慣性原理脫液。
(4)液力脫水法。如在壓濾機中改變濾液通過濾餅層的流動方式,濾餅層中將產(chan) 生新的壓力分布,從(cong) 而導致局部孔隙率明顯下降,這就是對濾餅的液力脫水。
(5)其他的物理和化學脫液法。如利用毛細力-真空吸引抽液、脈衝(chong) 振動脫液、紅外線和微波輻射、電滲脫水和利用表麵活性劑強化脫水等。
機械壓榨脫水和氣體(ti) 置換脫水是最常用的兩(liang) 種脫水方式,在某些場合,如壓濾機中,兩(liang) 種方式有時同時並用,這樣能夠取得更好的脫水效果。但是無論采用何種脫液方式,無論壓力梯度有多大,濾餅層中總會(hui) 有一時刻毛細力與(yu) 排液力達到平衡,這時脫水就會(hui) 停止。因此,采用常規的濾餅脫液方式不可能將濾餅中殘存的液體(ti) 全部排出。殘存液體(ti) 使濾餅具有一個(ge) “剩餘(yu) 飽和度”。濾餅的最終含濕量取決(jue) 於(yu) 脫水過程、液體(ti) 性質和濾餅結構等諸因素。
脫水方法的選擇主要取決(jue) 於(yu) 過濾方法和物料的性質,其中物料的粒度又起著決(jue) 定作用。很顯然,較粗顆粒形成的濾餅其孔隙率高(可達50%~80%),適合於(yu) 采用氣體(ti) 置換和離心法脫水;而較細顆粒物料形成的濾餅透氣性差,采用壓榨脫水更適宜。
聲明:轉載此文是出於(yu) 傳(chuan) 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(yu) 本網聯係,我們(men) 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