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要技術特點
采用了“前電後袋”電袋除塵器結構,可視為(wei) 由兩(liang) 個(ge) 獨立單元串聯後組成,即電除塵器單元和布袋除塵器單元。如前所述,利用電除塵器除去大顆粒粉塵,再通過布袋對剩餘(yu) 粉塵進行捕捉。“前電後袋”的布置有利於(yu) 粉塵分級脫除,利用荷電效應減少除塵器的阻力,提高清灰效率,使設備的整體(ti) 性能得到提高。電除塵區起到預除塵及為(wei) 粉塵荷電功能,改善進入袋除塵區的粉塵工況。預除塵可為(wei) 濾袋區降低煙塵濃度和濾袋阻力上升率,延長濾袋清灰周期,避免粗顆粒衝(chong) 刷,起到節能作用同時延長濾袋壽命。
根據原電除塵器布置特點,求最大化合理利用原除塵器殼體(ti) ,采用了臥式布置設計,即水平放置袋區濾袋。留1#、2#爐配置的原三電場電除塵器中的前兩(liang) 個(ge) 電場,包括極線、極板、振打係統、上下框架、及其電控係統等等,拆除第三電場內(nei) 部的各種部件,增加布袋除塵單元及配套設備、配套件、支撐件、反吹進出口管路及電控設備。
電除塵區改造
改造作業(ye) 未改動原電除塵器外殼,隻將最末級電場內(nei) 的陰陽極構件拆除掏空。由於(yu) 空間受限不能通過擴容來增大電除塵區有效流通麵積,所以調整極板極線同極間距,增加通道數來增大電區的集塵麵積,參照燃煤鍋爐電除塵器應用的經驗,控製電場風速在≤1.2m/s(趨進速度)左右。收塵極板和陰極線分別選擇480C型板和RS芒刺線,振打清灰方式選取成熟可靠的側(ce) 部振打技術,主要改造工作如下:
①保留原電除塵器箱體(ti) 外殼、支架;
②進、出口煙箱、補償(chang) 器基本不動;
③保留原進口氣流分布板並修複;
④保留灰鬥及灰鬥阻流板;
⑤保留部分梯子平台;
原電除塵器的殼體(ti) 、灰鬥、管道,承重基礎得到了充分利用,最大程度節約了成本減少了工作量。最終,實現通過前兩(liang) 級電場將煙氣中10μm以上的粉塵顆粒除掉90%,大大降低了進入袋區煙氣的含塵濃度,然後再利用布袋除塵單元對剩餘(yu) 粉塵進行捕捉。前一級電(預)除塵的作用,基本消除了大顆粒對濾布的磨損,也減少了對布袋除塵單元的負荷。
布袋區的改造
傳(chuan) 統的立式電袋除塵器僅(jin) 固定布袋的一端,另外一端懸空,工藝過程存在較多氣流分布紊亂(luan) 狀態,運行不穩定,導致故障點多,袋的磨損不均勻,後期運行維護較為(wei) 複雜。相比立式電袋除塵器,臥式電袋除塵器使用了扁形布袋,濾袋水平橫置,袋體(ti) 較短,兩(liang) 端支撐固定。使得電區出去的煙氣可水平進入袋區,袋區所受氣流分布也更均勻
改造工程配套除塵自動化控製係統,對各物料及除塵過程的濕度、溫度、壓力、料位、濾袋檢漏等參數進行測量,並根據要求對其中的重要參數進行控製。
濾袋材料選用PPS並進行PTFE浸漬覆膜處理,提升了PPS的抗氧化性能。PTFE覆膜濾袋屬於(yu) 表麵過濾技術,過濾粉塵被阻隔在覆膜層表麵,粉層容易剝落,有利於(yu) 濾袋長期保持阻力低且穩定,可高效捕集微細粒子。所製成的該種材料濾布吸水性為(wei) 零,尺寸穩定,耐氧化、耐酸、耐堿、易清灰,實際使用溫度應控製在260℃以下,瞬間溫度可達 。290∘C。